嗨,我是阿綸,【享學】的創辦人。掛上創辦人的頭銜,感覺好像比較帥,哈哈哈。
【享學】是一個連接校外講師與校內職員的平台,一方面幫助校內職員辦活動時有個方便找尋講師的平台,一方面提供校外講師有個進入校園分享的管道。
但是,【享學】服務的對象卻不是講師,也不是職員。相反的,阿綸期望聯合講師與職員們,一起關注在校學習的學生!
【享學】真正關注的,是校內想要開拓視野的學生!
● 學生不該空等解脫!
阿綸在大專校院服務近七年,除了談論情感議題之外,最常與學生討論的就是科系志願與興趣了。每每聽到學生提出所念科系非自己興趣,卻又要苦苦掙扎四年,才能依著一張畢業證書,逃離折磨,我心裡總是滴滴答答地淌血...
我可以理解,學費是父母出的,很多時候學生不得不妥協,花費四年的時間,待在不感興趣的科系裡,"以為"非要空等四年,拿到畢業證書,才能跳脫牢籠,走向自己熱愛的領域!
非要空等四年,真的太可惜了,
學生值得更早也更有效地運用其他時間!
除了系上必修課之外,學生或多或少還是擁有空堂時間可供運用,例如:選修課、社團時間、打工時間、寒暑假等。這是學生可以掌控,可以練習管理自己時間,以及把握機會探索與經營自己興趣的機會!而這也正是【享學】可以為學生提供價值的所在!
● 我想要看見學生自己的心意
在我面前的學生,很少自己做選擇,嘗試自己想法的機會。選擇高中還是高職、選擇科系、選擇日間部還是進修部、就連選課都不得不依賴家長幫他點選...
當家長總是替學生決定更好更安全的路,也許降低學生走錯路與重新來過的成本,也許減少學生感受到錯誤、難堪、後悔等負面情緒的煎熬。但不難想像,學生同時也失去了嘗試選擇的勇氣、承擔決定的能力,以及大幅度限縮了學生看見寬廣世界的視野!
在諮商室中,面對學生的軀殼,我看見的卻都是家長與師長的忠告,我看不見學生自己的心意,我不知道學生喜歡什麼?學生做什麼會很開心?學生在什麼地方會靈感爆棚?學生享受跟朋友分享什麼話題?
然而,當我回頭問學生:你喜歡什麼?喜熱愛什麼?
學生卻告訴我:除了無聊的念書與工作之外,還有什麼?
我不該問學生喜歡什麼;
我應該先幫助學生把視野拓寬!
● 為學生的多元體驗努力一下
那一刻,我發現,學生的成長經驗中,充斥著家長與師長的聲音,自己的聲音已經被壓縮得快要看不見了!學生無法回應自己喜歡什麼,是因為學生幾乎沒見過也想像不出來更多元更豐富的可能性。腦袋裡沒有的東西,又怎麼可能說得出來呢?
於是,我終於明白,學生需要多元豐富的生活體驗,重新啟動學生對外在事物的感受能力,同時輔導學生透過實作嘗試,補足從小缺失的做選擇的能力,並進一步找尋自己真心想要的發展方向與生活樣貌!
每一所大專校院都有諮商中心、課外活動指導組、生涯發展中心或其他類似行政單位,我們每學期都要辦理各式各樣的活動,豐富學生的大專生涯,有的直接與職業興趣有關,有的與心理健康有關,有的是單純體驗與探索興趣,也有幫助學生培養生活品味的活動。
我們都可以透過【享學】尋找各式各樣的講師,邀請進到校園,為學生充實多元的價值觀與生命故事。
將世界的多元豐富引進校園,成為學生探索世界的起點!
嗨,我是阿綸。我非常重視學生的多元體驗機會,曾在去年一學期中,獨立邀請十數位不同領域的講師進到校園中分享各自的專業與生命故事。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還在聯合大學擔任心理師一職,忙著追蹤危機個案,忙著出席個案會議,也忙著協調麻煩的人事困境。我家主任與同事體諒我壓力大,把所有活動類業務都搶走了,讓我專心處理個案業務!(可不可以交換,我比較愛辦活動,搞個案壓力太大啦~)
雖然我已經沒有在辦理活動業務了,但我還是希望學生們可以把握時間體驗多元機會,故架設【享學】,期望負責活動業務的同事可以延續我的理念!
讓我們一起加油,一起幫助學生重新探索自己的興趣,重新學習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吧!